欢迎您访问九三学社江苏委员会网站 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挖掘乡绅文化资源推进公益事业和人文道德发展――关于惠山区乡绅文化发展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9-07-19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落实,构筑现代文明,并非空穴来风,它建立在历史的客观性基础上。换而言之,它是历史的延续,具有革故鼎新,继往开来的性质。挖掘保护乡绅文化,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为当下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是我们应有的责任。如何全面客观地评价乡绅文化,已成为当下文化发展遇到的、绕不开去的课题,形成了一股思潮。作为闻名中外的千年古镇—堰桥,理应贯彻落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国家战略,深入挖掘乡绅文化资源,推进公益事业发展,是建设“活力惠山、吴韵惠山、幸福惠山”的有力抓手和有效保障,也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符合大势所趋的时代要求。。
所谓“乡绅文化”概念即:中国传统社会被学者费正清称为“士绅社会”, 整个社会由士、农、工、商“四民”组成,又称“四民社会”。其中士绅“作为儒家文化这一中国二千年文化骨干的传承者及特殊的职业出路而成为四民社会的主导力量。”(参见梁濑溟《中国文化要义》),无锡北偶惠山区乡绅文化资源丰富,值得研究与发扬。
一、关注乡绅文化传承,构筑地方人文典范
所谓乡绅,旧时代指大部份具有儒学根基,上过私塾、家塾,具有科考童子功,自幼生长在书香门弟,代代相传,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传承色彩。
1、传统乡绅文化典范为胡壹修胡雨人昆仲
长安街道堰新社区原村前村胡氏,其祖上安定公胡瑗是北宋时期的著名理学家。无锡的胡氏后裔秉承祖上重名教礼仪的“唐宋遗训”,耕读两不误,人才辈出。清末民初胡壹修、胡雨人昆仲,就是乡绅中的典范。胡瑗办学首创“分斋法”,根据人的天性志向,分为实用人才和文理人才,前者如现在的理工科,后者是文科。从胡氏兄弟的人生之路看,各有侧重互补。胡壹修是晚清桃源县教谕胡和梅的长子,著名教育家、科学家“胡氏三杰”、妇女运动领袖胡彬夏的父亲,著名教育家、水利专家胡雨人的长兄,幼承庭训,但并不热衷科考,而是继承了父亲胡和梅热心公益、兴办实业的另一面遗志。他当过天上市市董(相当于现在的乡长),在无锡胡氏家族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众多地方事务由他来牵头担当。
胡雨人中过秀才,接受新思想的影响,就读于南洋公学、后留学日本,见多识广,学识渊博,同时他胸怀大志,注重社会实践,在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的历史潮流中作用更大,建树更大。值得一提的是,乡绅文化也是与时俱进,到了历史的紧要关头,不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胡氏兄弟根据实际需要,补读天下未读之书,写得一手好文章,博识好学,精通水利、地理、法律、翻译、著述、教育办学等,靠勤学与实践,从一名普通的年轻秀才乡绅,脱胎换骨,成为当时的社会名贤,为他后来担当无锡县议会议长、北京女子师范学堂等多所名校校长要职,打下了坚实基础。他是传统型乡绅转型发展成现代人才的典范。
2传统乡绅文化注重人才培养、血脉相传
乡绅文化具有儒家尊师重教、注重办学的鲜明色彩,代有才人,为国家源源不断输送了杰出人才,为家族血脉的延续提供了现实保证。例如原堰桥镇村前村胡氏,总工程师以上的人才不下数百位,小小一个村落出了这么多人才,与它自身兴学办校是有很大关系的。胡壹修、胡雨人的子孙很多,基本上都不再是农民身份,从土地上解放了出来,成为各个领域的佼佼者,载入史册。
在乡绅自治的社会里,出现了广大精英分子,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地方名人。原堰桥村前村以科教文卫闻名中外,出现了大教育家、水利专家胡雨人,大科学家、教育家“胡氏三杰”——胡敦复、胡明复、胡刚复等为代表的人才集群。除此外,堰桥还有兴教办学的范氏。西漳一带的薛氏、陆氏、尤氏,塘头的杨氏、长安桥的顾氏、季氏等等,莫不人才辈出,为本乡本土的建设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3传统乡绅文化体现在造福桑梓、兴办教育
村前村原有安定先生乡祠,光绪年间拟改建新祠,胡壹修倡议并以旧祠房屋捐设本图“积谷仓 ”,先后集成积谷三百余石,如遇水、旱灾或歉收年份,即以此办理平租、工赈,起到“济贫保富”的目的。清末民初,战乱频起、天灾不断,为了保护大量农田不受旱涝之灾,胡氏兄弟感到仅仅建积谷仓赈灾,不是根本办法,就走上了兴修水利之路,在现在的堰桥及惠山经济开发区一带开挖疏浚了不少运河的支流与塘河。还把范围扩大到治理太湖与长江,他们明白只有“大河里的水满,小河里才有水”的道理。除此之外,胡壹修和胡雨人在禁赌戒毒、破除封建迷信、水利事业、开荒造田、教育事业等等方面也作出了重大贡献。
对乡绅文化的回顾,主要还是在教育方面。过去的不少乡校由乡绅出资创办,例如胡壹修、胡雨人在锡北锡澄一带创办乡村新式中小学十多所,一时成为乡村教育的模范之乡。例如,杨市的匡仲谋创办了匡村中学(省锡中的前身),玉祁薛慕桥一族创办学校等。解放前,乡绅办学遍地开花,现在不少具有百年左右校史的中小学大多情况如此。另外,还兴起修谱的高潮,目前一轮修谱热的兴起,依据的最后一种稿本,大多是那个时期留下来的。乡绅文化的一度繁荣,为乡镇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才基础与知识储备,办学和办实业成为我区一跃成为全国首善之区的两翼。开明乡绅办教育是自己的志业,是家乡发展的命脉,是推进地方社会公益事业的典范。
二、传承乡绅文化传统,推进公益事业发展
惠山区作为无锡经济重地,历来科教文明、经济繁荣、人杰地灵,乡绅文化传统不断创新。如有无锡共产党代表人士孙荆楚先生,团结地方乡绅创办胶南中学。蔡世金先生捐资玉祁中小学等。这块土地上,乡绅文化绵延不断。
1、   当代企业家成为新时代乡绅文化代表
新时代的代表人物堰桥新宏泰电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汉新,他是地道的堰桥人,在党的好政策下办企业取得了成功,他不忘回报家乡、造福桑梓。2014年,赵汉新向家乡堰桥社区捐出2100万元巨资,创下了惠山建区以来个人单笔慈善捐资额之最。其中,1100万元作为帮扶社区百姓的关爱基金,1000万元用以建造社区服务中心大楼及村民广场。当年就设立了“惠爱弘泰”关爱基金,2016年赵汉新又继续增资,将关爱基金扩大至3100万元,日渐扩大的基金,除了给予本地村民每年的分红外(946户村民每年可受惠约1500元),还侧重对因病致贫家庭的援助(每户3000元)。在其它社会公益事业捐助上,他更是出手宽绰。仅助学一项,近年来他累计捐资总额就接近800万元。赵汉新不忘乡本,传承乡绅文化精神,展示了新时代的“乡绅人士”代表风采。
堰桥商会副会长,无锡环宇精密铸造有限公司董事长邵建东每年资助困难家庭,从2004年起,每年为长安中心幼儿园和长安中心小学捐助2万元,近几年在捐助助学等公益事业方面支出的金额就达20多万元,为乡村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许多贡献。
惠山区人大代表,东方时装公司董事长陆锦锋,长期关爱残疾人,五年来,惠和东方时装庇护工场先后安置30多名残疾职工,其中70%以上为智障残疾,是惠山区集中安置残疾人最多的福利企业。接纳的残疾职工100%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一系列社会保险。公司通过在理念、制度和措施上多方努力,担负起了比一般企业更多的社会责任。还有玉祁戴祖军董事长利用社会力量创办老人体育事业等。
2、政府搭建平台推进公益事业发展
惠山企业家都有一颗爱心,以不同形式为社会献爱心。洛社的九三社员曹熙忠董事长创办六次产业乡村发展模式,尚田晋国农疗站,科技研究院等,服务当地人民。2015年,堰桥街道启动成立俞斌“公益助学”爱心工作室,以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整合资源、凝心聚力,搭建公益助学新平台,打造“中国好人”俞斌志愿服务新品牌。成立之初,堰桥商会的各个企业家就慷慨解囊,捐助慈善资金5万多元,堰桥女企业家协会更是不甘落后多次开展助学活动,送上书籍、学习用品和助学金,几年下来资助金额近10万元,还有堰中微电机公司等企业家单独资助1-3名贫困学生,从小学一直到大学。可以说随着助学项目化推进,俞斌工作室聚集了越来越多爱心人士主动参与,促进了社会各界团结融合,提升了开展公益助学活动的凝聚力,志愿助学成效日益显著,爱心工作室目前结对贫困学生160余名,今后三年将增加动态结对学生260名,年广义受益家庭(助学增智养志)3000户。点点滴滴,都在传承和发扬着传统乡绅文化,推动着惠山公益事业向纵深发展。
三、建议和对策
1、   研究乡绅文化,加强队伍建设
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要有地方文脉,乡绅文化是文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综上所述,目前要做的工作是:首先要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的研究乡绅文化的队伍,做到老中青三结合,尤其是要培养和鼓励年轻人加入进来,在年轻人中普及乡绅文化知识,通过讲座与传帮带形式,培养更有朝气,不带成见的研究力量,让历史研究在现实实践中起到衔接作用。其次是要引起地方政府机构的重视,把它作为乡土文化与建设的抓手,加强宣传,为工作创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贯彻落实起到积极的作用。再其次是要抓重点项目,纳举目张,每个镇村要落实重点项目,一项项来抓,以点带面,逐渐深入,持之以恒。例如胡雨人研究会就开了一个好头,自编了好几期会刊,在学界和社会上引起良好反响。另外,在抓历史回顾的同时,必须进行历史与现实的衔接工作,使这项工作直接和当下的宣传文化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两大任务做好对接。例如,有的镇(街道)历史研究已蓬勃开展起来了,成立了乡镇历史研究会。
2、   发扬乡绅精神,复兴地方文化
要树立爱家乡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教育理念,整合历史上和新时期的“乡绅”代表全体形象,精心规划,寻找乡土文化脉搏,为当前的各项宣传文化工作和复兴中华文化事业结合起来,服务社会、服务群众、造福乡土。同时要尊重文化规律、普查文化老人,收集各类历史资料,特别是乡绅人文文化资料,可以利用现有空置房屋或历史老厂房建立些展览中心,例如玉祁酒厂姚荣海董事长投资创办酒文化博物馆,在社会上行业中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我们有关方面建议筹建惠山区“乡绅文化”事迹展览馆,弘扬他们爱乡爱国精神,引导企业家或社会贤达争当新时代的“乡绅”新生代人物。
3、   为乡绅立塑,为后代立德
无锡地方上利用社会力量为胡雨人、李金镛立铜像至今,近百年来起到了很好的社会人文教育作用。中华民族历来有“立塑立德”的优良传统,加强社会文明建设主要是道德建设,一个国家一个地方都有我们自己崇尚的人文精神代表。地方上的乡绅有益社会事业,理应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为乡绅立塑立德是当地群众向先贤学习的一个具体实像。现如今,无锡好人、江苏好人、中国好人就是树立的一座座时代丰碑,我们要积极推荐他们成为各级各类“好人”,利用新闻媒体加大宣传、不断创新、完善时代楷模精神,从而不仅学习历史上的胡雨人、陆子容、孙荆楚、胡刚复、匡仲谋等乡绅精神,还要认识当代的“乡绅”代表人士,如:赵汉新、堵维昌、邵建东、戴祖军、姚荣海、胡杰等他们如何创业办学回报社会的时代精神。
我们要复兴中华传统文化,首先要复兴地方上的精英文化,而这精英文化的昨天就是“乡绅”文化,而乡绅文化是我们今天社会主义核心文化的源头。创新和完善时代道德精神,我们应不忘初心,不忘源头,不忘教育下一代。
    珍视历史,不忘乡土,乡绅贤达,时代公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