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九三学社江苏委员会网站 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积极发挥民主党派在新社会阶层统一战线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0-09-15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使中国社会步入快速发展时期,社会转型速度显著加快,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社会结构由封闭半封闭社会转向开放社会。改革开放已使中国发生了重大社会变迁, 21世纪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移动互联网络的兴起,新经济飞速发展,社会成员拥有了更大的选择职业形式与内容的自由,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的从业者日益增多,包括不受雇于任何组织的自由职业者,正成为有影响力的社会群体。同时,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型产业蓬勃发展,其从业者的数量持续增加。

在新的经济生产方式引领下,社会结构正在发生快速变迁。随着新时代社会结构的快速变迁,社会结构中出现了规模日益扩大、影响力不断上升的新的社会阶层。统一战线需要整合社会结构中新的重要力量,作为统一战线重要组成部分的民主党派需发挥吸纳与平衡、组织与联结的优势功能,积极吸纳新社会阶层人士,同时继续保持党派特色,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一步贡献力量。

 

1社会结构变化与新社会阶层统一战线的关系

1.1新社会阶层的特点

新社会阶层主要由私营企业与外资企业中的管理技术人员、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的从业者、自由职业者、新媒体从业人员等新群体构成。由于知识和技术是新时代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拥有知识、技术、创新能力的新社会阶层专业人员,正发挥着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作用。因此,新社会阶层人士己成为新时代重要的政治社会力量。 新社会阶层成员主要由体制外的知识分子构成,他们有许多显著特质:一是在体制外工作和生活,甚至不依托有形的社会组织而独立工作;二是拥有良好的教育基础和经济实力,思维积极活跃,对社会现象有相对独立的思考和判断;三是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具有年轻化和高学历的特点。其中,自由职业人员、新媒体从业人员的年龄相对偏低,多数是80后、90后,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在学历方面普遍较高,其中不乏世界名校的毕业生,创业创新能力较强。

1.2 新社会阶层目前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更加多元化。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数量大大增加,他们以中青年为主,普遍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学历较高,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思维活跃,见多识广,价值多元,对政府的社会治理期望值较高。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较少有机会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和决策,也没有固定的机制和渠道。虽然新的社会阶层也有少量社会团体组织,但这些组织总体浮于形式,效果差强人意,较难反应和表达新社会阶层人士的政治诉求。

1.3新社会阶层统战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2015年,《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明确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单列为统战工作对象,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并列作为统战工作对象的一个重要方面。20167月,中央统战部正式组建八局,全名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局”,专门负责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新社会阶层人士总体数量已高达7 200万人,新社会阶层数量规模仍在快速发展。新社会阶层以新媒体为平台,经常在网络上表达利益诉求,往往有较大的话语权,能在舆论和意识形态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其社会影响力不容忽视。

因此,我们应深刻认识新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积极主动做好新社会阶层人士的统一战线工作,让新社会阶层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

 

2民主党派在新社会阶层统一战线中的作用

长期以来,民主党派组织各自成员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反映和代表各自所联系社会阶层的具体利益和要求,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支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各民主党派紧紧围绕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切实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社会阶层的统一战线工作中,民主党派可以继续发挥社会联络优势作用,积极吸纳新社会阶层人士,调动他们参政议政与社会服务的积极性。

 

2.1积极发挥民主党派的社会联络作用

积极发挥民主党派的社会联络作用,协同统战部门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展开调研,与他们建立平等、融洽、和谐的关系,经常沟通,加深友谊。利用民主党派成员社会关系广泛的优势,与新社会阶层人士之间建立联谊机制,增进彼此信任,激发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进而增强统战工作的实效。可邀请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参加各种座谈会、茶话会等活动,及时了解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在事业发展中而临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帮助他们排忧解难,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真正赢得他们的信任,增强民主党派在统一战线中的联结与纽带作用。

 

2.2 积极吸纳新社会阶层人士加入民主党派

对那些政治素质好、工作业绩突出、专业技术精湛的新社会阶层人士,在个人自愿的基础上,可按民主党派界别特色把他们吸纳到相应的民主党派队伍中来。同时,还可考虑推荐新社会阶层人士中思想理论素养好、组织能力强,社会影响力大的代表人士进入人大、政协等组织中,畅通他们参政议政渠道,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政治认同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智慧。 

 

2.3 积极拓展新社会阶层人士参政议政与社会服务空间

民主党派可根据新社会阶层人员特点开展相应党派活动,组织相关学习,宣传我国统一战线的方针和政策,提高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对统战工作的认识。积极拓展新社会阶层人士参政议政空间,引导他们积极参政议政和建言献策,发表各种建设性的建议与意见,为相应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组织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开展国情考察和社会服务及各种公益活动,引导他们积极投身社会经济各项建设中

 

 

3 在积极吸纳新社会阶层过程中继续保持民主党派特色的思考

由于历史原因,各民主党派在历史的发展中形成了各自发展范围和发展对象,体现出不同特色,并在发挥优势,履行职责中表现出差异性和多样性,是民主党派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民主党派在社会经济各领域发挥作用增强,为了全方位的参政议政,适应多领域的社会服务各党派开始努力拓宽组织发展界别,在吸纳新社会阶层过程中各民主党派存在趋同化问题,各党派组织发展的范围界限和界别特征开始模糊,如何在充分吸纳新社会阶层人士情况下继续保持民主党派特色值得思考。

3.1 关于界别特色的问题

民主党派成立之初发起人的职业界别或身份特征影响到今天民主党派组织的界别构成,而且从发展趋势看,其主体成员界别构成状况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可能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民盟、民建、民进、九三学社以及农工民主党主要是基于职业和行业的界别特征;致公党、民革、台盟主要是基于身份和社会关系的界别特征。民主党派界别特色的表达方式是一个结构,既体现在成员结构中(即民主党派发展对象的重点分工),也体现在政治行动中(即民主党派在履职过程中对特定阶层和群体利益诉求的表达和维护)。目前各民主党派大体上还是呈现出了各自的界别特色。如民盟和民进的“教育”特色,民建的“经济”特色,农工党的“医卫”特色,九三学社的“科技”特色,民革和台盟的 “台湾”特色,致公党的“侨”“海”特色。

3.2 关于新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发展问题

民主党派各有界别特色,既是对历史的尊重和沿袭,也是现实履职的需要,同时也是发挥民主党派统战功能、扩大政党制度包容性的需要。目前,民主党派成员主要集中在教育、科技、医卫、文化、出版、公有制经济、新社会阶层和政府机关等界别。据最新统计:教育、科技、医卫界别依然占全国民主党派成员总数的60%左右。但随着时代发展,跨界发展的情况不断增多,新社会阶层人士已占民主党派成员总数的5%左右并且有逐年走高的趋势。

当前,民主党派积极吸纳新社会阶层人士,特别是高层次年轻化的代表性人才,无论对于民主党派补充新鲜力量,还是扩大统一战线影响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然,在积极发展过程中,还是要坚持好中选优原则,保证发展质量;在发展比例上要稳步前进,尽可能挑选与各党派代表的社会界别一致或接近的人士。

 

3.3 关于保持特色问题

在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中,民主党派应该从客观实际出发,正确把握参政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强化自身代表的社会界别作用,明确政治担当责任,在履行参政党职责中发挥独到作用

目前,民主党派在履职过程中往往不局限主体界别,广泛参加各类公共性事务。因此,结构界别特色是相对固定的,功能界别特色则是可以动态调整的。民主党派组织应该积极引导新发展的新社会阶层人士学习各党派的章程与历史;参与各党派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与社会服务活动;鼓励新社会阶层人士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和创建各党派开展的特色活动。

 

4 结语

 

面对新时代社会结构的快速变迁,新社会阶层的社会影响力的不断增加,统一战线正面临全新的挑战与机遇。民主党派作为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应该积极发挥自己各自联结新社会阶层人士的优势,吸纳优秀的新社会阶层人士加入民主党派组织。继续发挥民主党派各自特色,积极引导新社会阶层人士加入统一战线,进一步壮大统一战线的力量,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发挥更多作用。

 

 

 

参考文献

 

1 戴洁. 社会结构变迁与统一战线功能. 统战理论与实践,2020,(2:53-61.

 

2 王莹,胡超君.  社会转型对统一战线的影响、影响机理及应对策略研究. 探索与争鸣,2014,(04:53-58.

3李春玲. 新社会阶层的规模和构成特征基于体制内外新中产的比较.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7):63-68.

4周争艳,王玉华.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策略研究.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7:94-96.

5 九三学社武汉市委. 民主党派趋同化问题分析与思考. http://www.rmzxb.com.cn/c/2014-02-26/298053_2.shtml

 

 

 

(作者:朱明)